今年7月初,香港爆發新型肺炎第三波疫情,正在扶康會實習的社工系同學黎嘉慧Kimmy「首當其衝」。當天上午,Kimmy懷着興奮的心情,返回扶康會屬下的成人訓練中心,為下午的智障人士與非智障人士的「社會共融」活動,做最後準備,但突然收到通知,指因應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,下午的活動要改為網上進行。Kimmy看着時鐘,頭腦一片空白。
Kimmy在三年級的第二個實習,於今年6月開始。她獲安排到扶康會,為智障人士提供服務。實習期在6月至8月,星期一至五每天上班8個小時。
在實習中,Kimmy要籌劃和舉辦小組和大型活動。她對《樹仁簡訊》記者表示,印象最深刻的是在7月份舉辦的「社會共融」活動。她需要招募非智障人士參加,然後把他們與智障人士一對一地配對起來,之後聯繫參加活動的非智障人士,講解各項細節,目的是要通過預先安排好的活動,讓智障人士與非智障人士建立友誼。Kimmy設計的活動是要參加者一起製作乾花束。
她的籌備工作先由製作海報和短片開始,招募非智障人士參與活動,然後在扶康會的社交媒體發表。之後便是配對、聯絡參加者講解活動詳情、準備場地、購買乾花等材料……。活動最後共有6人參與,傷健各佔一半,分成3組。
活動當天,Kimmy在上午10時許突然收到通知,說受疫情影響,活動要改為網上進行,智障人士可以留在中心,但非智障人士要在家中或辦公室,利用Zoom與「拍檔」一起完成製作乾花束的「任務」。
「我當時頭腦一片空白,才真正知道什麼叫做措手不及,因為我所有構思,都是按面對面的方式來作安排。而在大學所學的,也只適用於面對面的實體環境。當心神定下來後,我決定修改之前的部署,由參加者互動改為由我作主導,一方面讓每組成員互相對話,另一方面我從旁指導智障人士把乾花紥成花束。」Kimmy說。
Kimmy表示,今次實習讓她對康復服務有更深的認識,同時也磨練了服務技巧,並認識到在提供服務時隨機應變和耐性的重要性。
黎嘉慧Kimmy在今次實習中,體會到在提供服務時隨機應變的重要性。
嚴重智障兒童的個案服務
施紫儀Alice,Kimmy的同級同學,也在6月至8月期間參加了實習。她獲安排到位於將軍澳的靈實恩光學校,為嚴重智障兒童提供個案服務。
Alice說,她的工作包括會見服務對象,通過觀察、互動和對話,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況和溝通等能力,之後制定加強他們社交能力的建議,然後給主管審閱。另外,她也會接觸即將離校的學生,協助他們為離校做好心理準備,以及支援他們學習如何感恩。
回顧這3個月的實習,Alice形容收穫是多方面的,不但認識提供服務時,要因應服務對象的特質而調整所用的理論和支援技巧,而且要具備足夠的彈性,調整服務對象的達標程度。
「我同時認識到,我們需要接受服務對象所受的限制。我們要有耐性,更需要有同理心。」Alice說。
施紫儀Alice在實習中認識到服務智障人士要有同理心。
Alice又表示,她的督導老師在處理文件和報告時,對遣詞用字的嚴謹態度,也值得她去學習。
來源︰樹仁簡訊2020年10月號 [Chinese only]